困境中求生存,改革中求发展改革创新探讨 

             

                      ——温州市机械工程学会     

        

      一、学会概况

       温州市机械工程学会现有会员528人,原办公地点设在温州市工业设计院内,于2015年迁入温州学院中路276号(温大学院中路校区内,科技合作大楼7楼),使用办公面积70平米。学会自1949年5月22日成立至今已组建了九届理事会。在几届同仁共同努力下,自成立至今,学会举办各种科技科普讲座、学术交流、研讨会共360多次,近2.5万多人次参加活动,并开展新技术推广、培训,举办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技术服务等200多次,近万人参加活动。对推广机械新工艺、新技术,及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了较大贡献。同时,配合行业部门对温州机械工业“五大产业群”开展调研工作,为科教兴市,技术创新及温州机械工业发展献智献策,为行业及企业开展服务。此外,还帮助企业同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举办了中国机械工程师刊授温州大学辅导站及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温州辅导站。并且向市委、市府举荐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1人才”、“551人才”。学会2002年八届理事会换届以来共参加我市11~15届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10多年以来对学会会员撰写的论文进行推荐,温州市科协组织的“温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我会参加了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推荐评审工作,四届共计480篇论文申报。经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共获一等奖3篇(占全市一等奖总量13%),二等奖9篇(约占全市总量9%),三等奖20篇(约占全市总量7%),优秀奖25篇。

       二、困境与生存

       但是,在2002年机构改革前,学会在大环境下,是行政的附属,工作基本上是表面应付,处于被动局面。学会虽为我市科教兴市、科普宣传、培养和举荐人才,为企业及会员服务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在新形势下,面临改革,学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未建立,组织机构、人员、资金等不适应新形势,学会的生存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七届理事会期,由于机构改革,挂靠单位撤消,学会陷入瘫痪状态。主持工作的秘书处出于对学会的热爱和责任心,在前几届学会领导、同仁的要求和鼓励下,在市科协学会部支持下,不计得失、荣辱,在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三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艰难组织换届工作,在温州市工业设计院金建新院长及永固电力金具股份有限公司黄金宪总经理支持下,在2003年11月12日重新组建了八届理事会,为学会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改革与发展

      2011年4月23日学会组建九届理事会,顺应我市科技教育力量提升,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技术学院对教育科研、科普等重大贡献及学会工作作用。这次将这批骨干和主力进入学会理事会班子并由温州大学副校长薛伟担任理事长,对学会发展起了极大作用。

2003年11月至今,九届理事会主要的业绩是应循改革,学会在新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应顺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将学会的挂靠单位转到市工业设计院,有利学会成为会员之家,更好地服务社会。并使科普工作队伍和实力状大、活动空间扩大。

       二是,学会领导班子体现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理念,吸收温州市四所院校、二家国机械相关的研究院的科技人员进入理事会,活跃了学术氛围,增添了活力。

        三是,发展和状大了团体单位队伍,吸收重视科技,并有奉献精神的企业为团体会员单位,为学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经费支持和活动空间,有利“产、学、研”工作,增强了学会的实力和凝聚力。

       八届理事会期间,学会组织了12次学术活动,共有600人次参加,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应用及推广,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激光熔覆技术及应用、CAD/CAM/CAP/CAE技术应用、国家新制图标准宣贯、压力容器安全及GB150《钢制压力容器》标准宣讲等,同时举办了三期理化培训班,147人结业。期间,组织了管道压力安全、CAD推广、加工中心及数控机床应用等重大科普活动。

       为企业服务,推进标准化工作,这几年来学会一直为我市企业参加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工作努力工作。吴庆鸿、虞培清、赵月辉等专家参加了国家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国家食品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机械标准委员会工作,并被聘为国家标委会成员,为温州市日高包装机械厂、浙江东风机械厂、浙江长城搅拌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华联包装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行业标准起草做了大量工作。这几年来温州一共有10多家企业在承担或正在承担30多项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起草,为提高我市企业技术水平、产品和企业声誉做了有益的工作。

        期间,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要求,在2004年同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联合,在温州大学建立中国机械工程师(COME)资格认证温州辅导站,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同国际接轨。

期间,学会为“科教兴市”也做了有益工作,“产、学、研”工作尤为突出,先后协助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工大、兰州理工大学、温州大学等院校同浙江迈特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永固电力金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并签订有技术协议和合同,为推进我市技术进步和企业效益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此外还向市举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1人才”、“551人才”等。

       四、发展思路与建议

       1、发展思路:

       温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是汇集我市机械工业各学科的优秀人才的宝库,是机械行业学术领导的智力集团。促进科技进步,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是学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今后我们要组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市委市府“科教兴市”、“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服务,为振兴温州机械工业,发挥应有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主要工作重点如下:

       ①围绕我市工业科技发展规划,开展多层次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对我市机械工业五大区域性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产品的发展壮大献智献策作贡献。

       ②要进一步研究、全面发挥学会专业人才汇集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开展有偿专业科技咨询活动。

       ③应市委、市府“科教兴市”号召,在市科协统一部署下,活跃学术交流,开展各种学会活动。

       ④重视机械科技普及和培训工作。要组织各种学习班、培训会、讲座会等,为推动全民科技知识普及,促进会员知识更新,提高会员的科技水平而努力。

       ⑤切实搞好组织建设,建立和健一适应新形势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健一组织,不断吸收发展新会员,增加新鲜血液,壮大学会队伍。同时加强学组建设,并对学组工作开展指导。

      2、几点建议:

 学会是科协基础组织,因此建议科协向市委、市府提议扶持学会发展壮大,主要内容为下:

      ①争取编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市工业技术创新关节联度大的学会争取个别人员编制指标,确保学会稳定发展。

      ②争取资金,国家、省、市是为支持科研发展,我市每年各市、县、地下拨的技术创新、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奖励资金较多,就是外地院所在我市设立的“全国名校名院联合研究院”,市里每年也下拨资助资金,学会为搞好科教兴市,搞“产、学、研”工作,协助地方工业经济发展,政府支援一下,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但至今还未见政府这方面的举措。

      ③争取政策,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科技发展的政策,市里具体上应落实科协所属学会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策,真正使学会能强大起来。

      ④争取职能,诸如人员资格培训、科技项目、质量项目等立项评审、职称评定等学会有能力做好的工作,能否支持学会获得这方面职能,有利学会发展空间和活力。

      ⑤支持学会同企业联合,学会搞的“产、学、研”工程,在资金及运行上更应多加以支持。

      ⑥关心科技人员,对专业技术人员,其退休待遇,不管行政、事业、企业,原则上应该同等对待;外地引进人才,同本地人才的报酬与待遇亦应一视同仁。



                                                                                                                总部秘书处

                                                                                                         2015年10月9日(修改)